抗戰烈士黃永淮誓不投降擊斃敵人後自決

四川資陽人,1902年出生於安嶽縣偏巖鄉,24歲成為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。他身經數戰、殺敵勇猛,1942年調任新編29師副師長,後於1943年許昌戰役犧牲。1944年,國民政府追贈已故29師副師長黃永淮為陸軍少將軍銜,

“我公入選瞭300英烈名單?啥時通知的?”9月1日,民政部公佈瞭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,川籍抗日英烈有12名,67歲資陽人黃知幹還不曉得,他口中的“公”——祖父黃永淮,占瞭其中一席。

“1945年,抗戰勝利後,我老漢兒(父親)得到認屍通知,要去重慶領。”黃知幹回憶,“隻剩一堆白骨,老漢兒從老傢喊來親朋16人,從重慶抬回瞭(安嶽縣)龍臺鎮。”

抗戰勇猛 子彈斜穿左眼角

“黃永淮作戰總是身先士卒,淞滬會戰時,他率部轉移到寶山、吳淞一帶,因為地形開闊,部隊置於日軍密集火力之下,他和將士以血肉之軀,抵擋著敵人飛機大炮和地面日軍的進攻,有次正在一線指揮作戰時,被一粒子彈從左眼角斜穿射入,血流如註,才不得不離開戰場。”資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說道。

犧牲沙場“擊斃敵人後自斃”台中抽化糞池

黃永淮犧牲,與許昌戰役相關,但犧牲原因,目前仍說法不一。

流傳較多的是“自斃”一說。“1943年,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進攻許昌,城墻上工事盡毀,守城部隊隻有退到城西南角。”資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說,“5月31日,黃永淮與師長呂公良率數百人突圍,行至城東南外六公裡的小於莊附近,被日軍工兵聯隊包圍,與敵激戰中,黃永淮下肢被敵子彈擊中,仍率部突圍,終因寡不敵眾,數百人全部戰死疆場,他眼看自己就要落入敵手,毅然舉槍擊斃臨近的敵人後,回槍自斃。”

還有一說來自老兵張訪朋,他是黃永淮的部下,多次去於莊瞭解情況的他,有次意外訪問台中抽水肥推薦到一位村民。“那位村民當年是一個孩子,躲在柴房從門縫裡看到瞭日軍殺害黃永淮的全過程,日本人綁他讓投降,他不投降,就把他推到那個樹那邊,坑都挖好瞭你投降不投降?我(黃永淮)不是說過瞭嗎,中國人是不會投降的,活埋就活埋。”

忠骨回傢 安嶽千人台中包通馬桶夾道迎

犧牲後的黃永淮,被村民埋在於莊袁傢祖墳旁邊。1945年抗戰勝利後,黃永淮親屬將其忠骨運回安嶽龍臺安葬。“我老漢兒得到認屍通知,是去重慶領。”黃知幹說,父親很少講述爺爺的故事,這是其中難得說起的一段,“他趕到重慶後,發現是一堆白骨,我老漢兒就從老傢喊來親戚朋友,一共16個人,把忠骨從重慶抬回(安嶽縣)龍臺鎮。”

“黃永淮親屬把忠骨運回安嶽龍臺安葬時,安嶽縣數千人到龍臺夾道迎接英雄骸骨。”資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說,“當地還組織瞭隆重的追悼會,舉行七天的悼唁儀式。”

(記者 張路延田雪皎)
arrow
arrow

    bjd795hv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